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11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搏砺公益”团队12人,奔赴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开展了一场非遗文化调研活动。永新“盾牌舞”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承载着当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参观非遗馆等多种方式,深入挖掘“盾牌舞”的独特魅力,决心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探源历史:博物馆里寻根脉
当天上午,团队来到吉安博物馆。馆内丰富多样的展陈和详实的史料,让他们系统地学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脉络。从古老的农耕文明到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历程,队员们深切感受到永新县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也为后续深入调研“盾牌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话传承:宗祠天井听匠心
下午,团队专程前往永新县南塘村,拜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盾牌舞”的第二十九代传人吴金仁老师。在南塘吴氏宗祠的天井下,吴老师缓缓讲述起“盾牌舞”的起源与发展。他介绍,“盾牌舞”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当时有军士流亡到南塘村,他们将军事武术改造成盾牌打法,经过时间的沉淀,逐渐形成了这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
年过七旬的吴老师已有六十余年的习艺经历,他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习艺心得,言语中满是对传承困境的忧虑:“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或求学,能坚持学习‘盾牌舞’的寥寥无几。”
在吴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队员们近距离接触了“盾牌舞”的道具,学习了握盾的姿势和铁叉的招式。虽然道具已不复当年的锋芒,但吴老师的动作依然铿锵有力,一招一式都展现出传统武术的飒爽英姿。武术专项的陈蓉同学感慨道:“盾牌舞”与武术一脉相承,其刚劲的动作与精妙的阵法令人震撼。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有责任让更多人了解并传承这一非遗瑰宝。”
解锁非遗:馆藏实物见匠心
傍晚时分,团队前往永新县非遗馆。在这里,泛黄的史料和一件件实物展品,让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盾牌舞”的前世今生。他们仔细观摩了实物盾牌、历史影像以及图文资料,对这项国家级非遗的保护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青春献策:创新传承聚合力
调研活动接近尾声,团队成员结合此次调研的所见所闻,围绕“盾牌舞”的传承与创新展开了热烈讨论。团队计划探索将“盾牌舞”元素融入体育教学的游戏化路径,通过趣味课堂和实践体验,激发青少年对这一传统文化的热爱。队员们纷纷表示,将凭借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推动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贡献力量。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坚定了他们守护传统文化的信念。未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搏砺公益”团队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为非遗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文/梁一端 李媛媛 图/唐毅锋 编辑/李媛媛 审核/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