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论文题目 |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 发表 时间 | 发表刊物/论文集 |
1 | 国际特奥会全球发展优先战略:从融合运动到融合学校计划 | 金 梅 | 2016.11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人大复印转载 |
2 | 从《世界残疾报告》看我国适应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 | 金 梅 | 2015.05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
3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体育社会学研究--以中国现实为参照 | 金 梅 | 2012.05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
4 | 国外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实践的经验与启示 | 金 梅 | 2019.01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
5 |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制 | 金 梅 | 2017.06 | 课程﹒教材﹒教法(CSSCI) |
6 | 江苏省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现状、经验及发展路径 | 金 梅 | 2018.06 |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
7 | 城市残疾青少年体育参与状况研究 | 金 梅 | 2013.02 |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
8 | 我国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框架构建 | 金 梅 | 2017.03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中文体育核心) |
9 | 基于ICF构建特殊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与内容 | 金 梅 | 2014.06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科技核心) |
10 | “十式”轮椅太极拳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健康的个案研究 | 金 梅 | 2012.04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科技核心) |
11 | 高校大学生体育需求与锻炼行为实证研究----以天津市普通高校为例 | 金 梅 | 2013.01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中文体育核心) |
12 |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社区残疾人公共体育设施及服务满意度调查与分析--基于江苏省示范区的调查 | 金 梅 | 2017.02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中文体育核心) |
13 | 中国女子水球队运动员战术意识特征诊断 | 戴 群 | 2013.02 |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
14 | 竞赛特质焦虑的多维结构与运动员急性运动损伤的关系:直接影响效应和调节效应 | 戴 群 | 2013.11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
15 | 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关系: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自尊的中介作用 | 戴 群 | 2012.05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
16 | 激励相容-我国优秀运动员流动机制分析 | 戴 群 | 2011.04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
17 | “表演”抑或“竞技”——武术奥运首秀的来龙去脉与启示 | 麻晨俊 | 2021.5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
18 | 中央国术馆武术教学模式及启示 | 麻晨俊 | 2021.3 | 体育学研究 (CSSCI) |
19 | 中央国术馆武术教育考述 | 麻晨俊 | 2019.8 |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
20 | 中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主要阻碍及对策研究 | 马 勇 | 2015.05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1 | 体育人文教育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和作用 | 马 勇 | 2010.06 | 江苏高教 (中文体育核心) |
22 | 对江苏中小学自我救护教育现状的研究 | 马 勇 | 2012.06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 |
23 | 实施功能性体操锻炼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研究 | 王 莉 | 2014.10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中文体育核心) |
24 | 水中运动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症状的有效缓解作用 | 仝 伟 | 2017.07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文体育核心) |
25 | 融合体育游戏活动对智障儿童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 金 梅 | 2020.11 | 现代特殊教育 |
26 | 健康中国背景下残疾学生公共体育设施及服务满意度调查与分析——基于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的调查 | 金 梅 | 2017.01 |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
27 | 我国残疾人体育与训练学理论体系的现实审视与建构 | 金 梅 | 2016.12 | 运动 |
28 | 十式”轮椅太极拳在脊髓损伤及伤残人士中的研制与初步应用" | 金 梅 | 2011.05 | 运动 |
29 | 全民健身视野下残疾人大学生体育需求与锻炼行为的研究 | 金 梅 | 2012.12 | 运动 |
30 | 融合体育教育背景下残障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研究 | 仝 伟 | 2016.03 | 体育科技 |
31 | 残障大学生体育参与压力源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 | 仝 伟 | 2015.05 | 体育世界(学术版) |
32 | 共生理论视域下我国高校体育残健融合研究 | 仝 伟 | 2014.06 | 四川体育科学 |
33 |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的刻板印象威胁 | 仝 伟 | 2013.02 |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
34 | Futur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王 莉 | 2014.08 | EI |
35 | 高校羽毛球课教学分析 | 王 莉 | 2014.07 | 当代体育科技 |
36 | 探讨高校体育多维化生态教学发展内涵 | 王 莉 | 2014.06 | 体育世界学术版 |
37 | 聋哑学生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 王 莉 | 2012.11 | 体育时空 |
38 | 高校羽毛球课教学分析 | 王 莉 | 2014.07 | 当代体育科技 |
39 | 我院健美操选项学生参加体育表演动机的调查 | 王 莉 | 2012.10 | 课程教育研究 |
40 | 聋哑学生体育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与分析 | 王 莉 | 2011.05 | 华章 |
41 | 中国乒乓球运动对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 张经慧 | 2011.02 |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
42 | 融合教育下普通大学生对残疾大学生体育刻板印象研究 | 张经慧 | 2017.03 | 湖北体育科技 |
43 | 中央国术馆武术教学原则考述 | 麻晨俊 | 2022.04 | 武术研究 |
44 | 关于立法推动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思考--从《美国个人健康投资法案谈起》 | 朱宁波 | 2010.01 | 浙江体育科学 |
45 | 人本理念下的高校残疾人体育教学模式建构研究 | 朱宁波 | 2013.09 | 运动 |
46 | 社会学视角下残健融合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 徐五所 | 2014.08 | 运动 |
47 | 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实施融合体育教育的研究 | 徐五所 | 2012.11 | 当代体育科技 |
48 | 社会学视角下我国适应体育的发展研究 | 徐五所 | 2013.11 | 当代体育科技 |
49 | 融合体育残疾人体育教育的诉求 | 徐五所 | 2015.12 | 当代体育科技 |
50 | 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实施融合体育教育的研究 | 徐五所 | 2012.11 | 当代体育科技 |
51 | 节奏训练在健美操教学中的突出作用及教学方法研究 | 袁 艳 | 2015.06 | 亚太教育 |
52 | 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探究 | 袁 艳 | 2015.10 | 教学周刊 |
53 | 关于高校学生对啦啦操与健美操喜好程度的对比分析 | 袁 艳 | 2014.11 | 东方教育 |
54 | 浅析健美操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 袁 艳 | 2014.12 | 中学时代 |
55 | 传统茶学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融入对策 | 徐五所 | 2016.12 | 福建茶叶 |
56 | 中日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 苗新见 | 2022.02 | 体育科技 |
57 | 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现状研究 | 苗新见 | 2018.09 | 湖北体育科技 |
58 | 全纳教育理念下普通高校特殊大学生体育教育研究 | 苗新见 | 2022.08 | 大学 |
59 |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足球外交历史回顾 | 苗新见 | 2015.11 | 青少年体育 |
60 | 智障儿童进行乒乓球康复锻炼的应用价值 | 苗新见 | 2011.05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