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体育学院“星火公益·融光心桥”实践团队来到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街道残疾人之家,开启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为特殊群体提供温暖、专业服务的同时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素养。
绘本课上,志愿者们以《我的情绪小怪兽》绘本为载体,通过生动的投影展示,引导学员们认识不同情绪的种类与表现形式。课堂中,志愿者以温和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动作,鼓励学员们主动表达内心的感受。“快乐像阳光,愤怒像火焰,悲伤像雨天……”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学员们逐渐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这种互动不仅帮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情绪,也为后续的心理支持奠定了基础。
手工课上,志愿者还围绕“绳结的历史”展开文化知识讲解。借助图文并茂的材料,学员们了解了中国传统绳结的文化内涵和编织技巧。志愿者通过现场演示,让学员们近距离感受绳结艺术的魅力。这一环节不仅拓宽了学员们的知识面,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心理课上,为帮助学员们更直观地理解和分类情绪,志愿者设计了“情绪瓶子”主题活动。通过自制道具,志愿者将抽象的情绪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实物展示。学员们被邀请将自己的情绪“装进”不同的瓶子中,并用颜色和标签进行分类。这一创意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员们的认知能力,也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了情绪管理的基本方法。
在肢体互动环节中,志愿者带领学员们跟随投影背景的指引,同步完成一系列手势动作。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学员们的专注力和肢体协调能力,也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在转盘游戏环节,学员们通过趣味问答和简单任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了社交参与度。
据悉,在接下来的6天里,“星火公益·融光心桥”团队还将持续为残疾人之家的特殊群体开展多形式、分层次的融合教育活动,包括艺术疗愈、生活技能训练、户外拓展等,进一步促进特殊群体与社会之间的融合。
通过此次实践教学,志愿者们深入了解了特殊群体的表达方式与互动节奏,也意识到专业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结路径,不仅为学员们带去了温暖与欢乐,志愿者们在服务中深化了对融合教育的理解,为未来的教育生涯积累了宝贵经验。(文/屈文文 许欣芸 图/叶天瑜 孟婕妤 侯美林 陶建蓉 编辑/李媛媛 审核/谢军)